专业号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黑河中游,跨张掖市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14个乡镇,南依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处于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节点。由于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和敏感,湿地类型复杂多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景观壮丽等重要特点,支撑着西北内陆荒漠地区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生产力,2015年10月,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总面积41164.56公顷,其中核心区13640.01公顷、缓冲区12531.21公顷、实验区14993.34公顷。区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类,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4个类型,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等11个类别。这些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功能,既是减轻沙尘暴危害、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的天然屏障,也是流域人民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原名“高台县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肃高台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管理机构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直属于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下设高台、甘州、临泽三个分局和罗城、合黎、黑泉、平川、鸭暖、乌江、城郊等9个管护站及2个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处,实行局、分局、管护站三级垂直管理,管理局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资源管理科、规划建设科、产业开发科、财务管理科、宣传教育科、生态监测站和湿地保护总站。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调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3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余种;有已鉴定的昆虫892种,其中珍稀昆虫11种;有各类野生动物2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珍稀候鸟、水禽种类和数量繁多,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成群结队,携儿带女,历尽艰难险阻,远万里,来到黑河湿地停歇。保护区的核心区天城湖、明塘湖、大湖湾等地经常出现五、六万只各种鸟类欢聚一堂的壮观场面。

黑颧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约占全世界总数3‰以上的黑鹳在保护区越冬。同时保护区还是其它鹳类、天鹅等水禽的重要越冬地,部分野鸭和雀形目鸟类的繁殖地和迁徙鸟类的重要驿站和中途食物补给地。

“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水波涟潋的旖旎风光,曾是张掖湿地生态的真实写照。黑河贯穿全境,冰雪融水纵横,地下径流充沛,水库鱼塘遍布,春天碧波荡漾,水鸟栖息;夏天绿苇茵茵,翠色浓郁;秋天荻花摇曳,鱼跃雁鸣,碧草连天,野花遍野,田畴如画,牛羊成群,赋予这片沃土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多年来,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有关部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张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热情支持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面对未来,我们要以保护好、建设好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为己任,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主攻方向,以完善设施、强化管理为手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黑河湿地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特色突出、功能齐备、富有时代气息的高品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黑河湿地在国际上有声誉、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成为张掖生态建设的坚实支撑和靓丽名片。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8001700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