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机构概况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蜂腰”地带。总面积41164.56公顷,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其中:核心区13640.01公顷,缓冲区12531.21公顷,实验区14993.34公顷)。属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张掖黑河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功能,生态区位十分显要,既是减轻沙尘暴危害、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流域人民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于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国防巩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64科235属43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裸果木和绵刺);有野生脊椎动物226种,栖息着水禽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鹳、金雕等6种。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路线之一和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遗鸥及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2015年11月25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财政全额拨款县级事业参公单位,隶属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6名,内设办公室、湿地规划项目科、资源管理科等9个科室。下属张掖湿地博物馆、张掖市东滩林场2个科级建制单位;2012年,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分别成立了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县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